看过了很多零售品牌的用户数据,不管是茶类,餐饮还是电子商务品牌。睡眠用户的比例在整个用户池中相对较高,可能超过60%。如今获取流量的成本越来越高,随着用户的流失,获取客户的高成本也难以收回。相反,当你挽救了一个失去的用户,其产生的生命价值比新用户更高。所以面对大量的用户流失,不要惊慌。它实际上是一个值得探索的品牌金矿。
降低睡眠使用者比例的最好方法就是防止失眠。先了解用户为什么会有损失,然后再进行防损,把用户的损失分成四类:
一是自然流失。
“自然损失”是指用户需求减少或兴趣丧失。使用者也许只有短期需要。举例来说,我不喝奶茶,但是我会喝,因为我的朋友给了我一杯。也可能是用户的求新心理在体验后消失,如一些网购卡商店。也可能只是因为打折、薅羊毛等等。
二是柔性流失。
灵活的用户流失是指用户认可产品,但由于主观原因而造成流失;例如,对于清淡食品,用户想要减肥,那么她只能失去火锅可乐的乐趣,但她仍然无法坚持;或者用户有这一品类的需求,但没有这一品牌的需求,对于不想使用的用户,我们可以从成本的角度考虑。通常这样做的原因是,他们从产品中所获得的价值要比他们所花费的成本小,而这些成本可能是金钱成本,时间成本,信贷成本以及其他方面。
三是刚性流失。
硬性用户流失也是指:|用户认可产品,但由于客观因素而不能使用。举例来说,如果你最近喝了中药,就不能喝咖啡了。又如在我自己的生活圈附近,没有我想要消费的品牌商店,这些都不能构成购买条件。
四是体验流失
“用户体验流失”是指产品不能满足用户期望,导致用户流失。例如,产品品位差导致用户不再消费;或者某一种体验,服务质量差,带来的体验很差,让消费者对品牌产生误解;或者仅仅是一些小细节的系统体验差,就会导致用户流失。
丢失用户的预防和回收机制
自然流失
对自然流失的用户,往往通过丰富产品服务内容,延长用户使用周期;建立产品矩阵,承接自然流失的用户。例如对于非奶茶用户的自然流失,其实是可以通过扩大产品矩阵覆盖到更多人的。每一次产品特性的迭代,新产品的更新,以及重大事件期间的自然流失用户的召回。但是在拓展产品矩阵的同时,也不要忘记品牌定位,不要为了迎合一些非品牌用户而把品牌调性的面目全非。
柔韧性损失
以上还提到,柔性流失的用户往往从产品中获得的价值少于他们所需的成本,而这些成本可以通过金钱成本、时间成本、信用成本等维度进行分解。例如,用户是因为价格太高,还是来消费路途太远,或是品牌调性太low,用户使用起来很尴尬。首先要看是否有任何方法可以降低成本,如果有些成本确实降不下来,我们就可以增加金钱成本的降低力度。相对高频的周期性召回采用优惠激励。
刚性流失
至于死板的流失用户,其实已经不构成消费条件,往往要投入巨大的成本,但他们依然认可我们的产品,所以千万不要直接对这一群人放低姿态。我们可以静静呆在ta的身边,定期接触,保持适当的接触,等待客观限制消失。
体验流失
因此,我们可以做好反馈机制,对影响用户体验的事件进行适当的补偿和回访,并在反馈的基础上持续改进产品和服务的体验,从而达到最大程度的减少体验损失。回馈依靠用户的主动反馈,但主动用户只在少数几个,此时我们需要数据来告诉我们答案,用户的不满和受阻体验往往都会反馈到数据中,我们做好流程的分解,找出丢失的原因,进行试验优化。
说了这么多,其实最难的是,我们怎么知道流失的用户该归到哪一类呢?目前常用的方法可能是问卷调查,但发过问卷的人都知道,睡眠用户的问卷回收率都很低,用户反馈的内容准确率也不高,我们不能根据问卷的答案来给用户贴上哪种原因导致失眠的标签。
假如用户还在你的私域流量中,那么就好好梳理私域流量的各种微信触达渠道,不停地去试验,测试哪种内容和形式唤醒最好。若用户不在你的私域流量池中,或已不再使用你的产品,则可能只能通过碰撞库来进行公域流量,如微信朋友圈广告、面对面发券、抖音等,在公域碰撞库时做好ROI测算也是至关重要的,毕竟公域流量的成本都很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