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媒体人为什么越来越累?由于“操作焦距降低”!
新产业在野蛮生长后自然会步入瓶颈期和疲弱期,现在传媒红利所剩无几,基本上每个人都可以看出这个产业已经沦陷为马太效应的重灾区。
此时的流量分割日益成为焦虑的内源,经营者也会情不自禁地迎合流量,但一个很神奇的现象是,大多数自媒体人的止损方法是选择牺牲运营的精确性,而去人为地盲目扩大受众面,因此最累的时候就是自媒体运营失去自我。
而另一方面因为流量红利的逐渐消失,我们所处的营销环境已经从增量市场进入存量市场博弈。因此品牌也需要通过分片经营来强化存量市场份额,创造新的增量。狂热者认为品牌营销就是在这种形势下,进入了一个渐进经营增长的时代。
正如达尔文在生物进化论领域所说的:“自然界中没有飞跃,”品牌运营不可能一夜暴富。媒介渠道更加多样化、碎片化,短视频、直播等新型媒介不仅改变了用户的媒介习惯,还创造了新的商业价值。
与此同时,做品牌一直都不容易,你觉得运营品牌累,是因为表面上需要运营的渠道很多,但其实媒体碎片化的问题已经说了很多年了,累的原因在于新的渠道都有太多个性,麦克卢汉在《媒介理解》一书中说:媒体是人的延伸。放在现在的情况下,任何品牌都有它自己独特的个性和受众群体。
随着市场形势的恶化,品牌营销趋势的变化尤为明显,以线下营销为主的品牌开始向线上营销转变,线下营销和线上营销逐渐融合,由于营销方式的改变,私域竞争加剧,全生态的运营开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。
拒绝浅度工作,知乎——品牌运营的新阵地。
在这本书中,CarlNewport,《深度工作》的作者,提出了一个公式:高质量的工作产出=时间x集中力。每天的工作被他分成深度工作(deepwork)和浮浅工作(shallowwork)。
如今很多人都陷入了浅工作的幻觉,觉得自己每天加班太多太忙,似乎很辛苦,但实际上却没什么产出。它就像一辆赛车,硬件设施最好,最快的速度让人兴奋。但是你在路上,刚踩了油门后又踩了刹车,不时地绕着圈转两圈。
因此,跑得不好,停得也不好。至于深度工作,就是让你每天工作,让你以最快的速度、最高效的方式完成工作;而拥抱无聊感,不是让你沉溺于无聊中无法自拔;如果你适应了分散注意力的状态,想要重新回到原来的状态,这并不容易,此时需要一个缓冲过程。
例如,知乎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无聊的方法,如果你认为它是一个科普和学术平台,经营着知乎的机构号,那你就输了。或许早些年确实是这样,但随着近两年来用户的激增,知乎已经变得普及了。